袁靖:二里头科技考古的思考
.
发布时间:2019-10-28   动态浏览次数:2131

  

参加二里头遗址发掘6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深有感触,这里主要围绕科技考古,谈四点认识。

一、二里头研究的总结

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五点。一是古代先民以二里头的所在地为据点建造都邑,这里成为特定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二是几代考古人的辛勤努力,揭示出了二里头都邑与二里头文化辉煌与绵厚的过去。三是以聚落考古的理念开展考古调查和发掘,认识聚落内各个功能区的特征,各种要素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四是从21世纪初开始先后四期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点支持,在课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的指引下,不断完善思路和改进方法。五是科技考古全方位地介入考古发掘与研究,探讨时间框架、自然环境状况、古人的体质特征及古人的生产和生活行为。

二、二里头研究的前景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前景十分广阔。首先,二里头遗址现存总面积为300万平方米,现在的发掘面积仅有4万余平方米,不到遗址的百分之二,二里头文化的总体面貌仍有深入揭示的空间。其次,覆盖整个遗址的系统勘探工作和田野考古数据库建设已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更加科学地把握各个功能区的范围,利用数据库做好深入研究。重点发掘将从中心区推进到包括一般居住活动区在内的其他都邑功能区,以期对各时期的聚落有全方位的了解。田野工作将进一步精细化,更加全面地做好遗迹和遗物的信息采集。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必定推动二里头文化的研究深入发展。

三、今后科技考古的重点

今后除了坚持多年来一直在做的科技考古各个领域全方位地介入遗址的研究之外。重点考虑的工作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碳十四测定年代的标本全部选取年龄在一岁左右的猪骨或碳化小米,科学地建立一到四期各自的年代框架。二是环境考古可以考虑延着遗址的边缘从东、北、南三个边界向遗址外挖探沟,直接观察、确认遗址的范围及古人活动与河道侵蚀的相互关系。三是全面开展人骨研究,二里头的人骨个体超过100个个体,现在研究过的个体研究数量不多,因为保存不好,从形态上开展研究有诸多局限。二里头的人骨研究要考虑古DNA的全面介入,从全基因的角度做研究,认识母系和父系的单倍群特征,结合对龙山时期、殷墟和周人骨骼的DNA研究,通过比较,尽可能科学地把握二里头人骨的基因特征。对人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要和锶同位素的研究相结合,聚焦个体开展同位素分析。四是动物考古要探讨各个功能区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五是植物考古要关注平民区域的食物状况,填补空白。六是利用多块陶范制作三足青铜器可能来自对陶器袋足拼接技术的创新,要开展这方面的工艺探讨。

四、做好四个结合

今后在发掘和研究的理念上要注意四个结合,一是典型遗址的发掘、研究和一般遗址的发掘、研究相结合。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典型代表,但是要全面认识二里头文化,还必须对一般遗址开展全面发掘和研究。二是肉眼观察和测试分析相结合。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中,除了观察遗迹和遗物的形状特征之外,要充分发挥测试分析的作用,全面提取遗迹和遗物中包含的各种信息。三是科技考古与多学科合作相结合。现在对多学科合作有一个误解,把科技考古等同于多学科合作。科技考古借用了物理学、化学、地学、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的思路和方法,把这些思路和方法融入考古学研究之中,科技考古已经成为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在强调多学科,似乎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与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相结合,全面做好考古学研究。四是考古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两个组成部分之一,考古学价值的体现和其在历史研究中作用的大小密切相关,要把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凝练到历史研究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