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沈岳明教授主持的“龙泉窑考古学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
发布时间:2019-12-09   动态浏览次数:1903

124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全国共计有364项课题获准立项。其中,复旦大学共计11项课题,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第2位。我院沈岳明教授主持的“龙泉窑考古学研究”重大课题榜上有名

龙泉窑是中国瓷业史上最重要的窑场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青瓷近千年生产达到高峰的典型代表,其文化内涵丰富,生产规模极为壮观,是南北瓷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范,是中国青瓷工艺发展的历史总成。龙泉窑在国内有广泛的流布,既为宫廷贵族所喜爱,也被百姓广泛使用;同时,其还大量用于外销,对世界文明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是“一带一路”研究中重要的文化支撑。龙泉窑的考古研究向来是古陶瓷研究的重要课题,大窑龙泉窑遗址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龙泉窑的烧制技艺是唯一的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陶瓷类项目;2013 年,龙泉•大窑龙泉窑遗址与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联合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古代瓷窑遗址”。2016年,龙泉窑被国家列入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重要遗产点。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也于2017年建成开放。

本课题就是对中国陶瓷史上最著名窑场之一的龙泉窑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全面探索龙泉窑烧制技术谱系,科技创新与取得的成就,充分认识龙泉窑体现的“中国智慧”,确立龙泉窑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龙泉窑作为历史上中国古代对外输出的大宗商品和中外文化与商业交流的重要载体,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挥其在阐释中华文明和讲述中国文化故事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为“一带一路”战略有效地提供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还可以提升中国的影响力与软实力,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力贡献。

首席专家简介


沈岳明,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后一直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陶瓷考古工作。2003年被评聘为研究馆员,2017年被评聘为二级研究员。20187月被引进到复旦大学工作,现为复旦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宋元明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龙泉青瓷研究会会长,中国青瓷联盟名誉主席。工作以来,曾先后主持越窑、龙泉窑、德清窑、婺州窑及原始瓷窑等多项窑址的调查、发掘和研究。

学术经历与成果

1990年至1993年,主持了上林湖越窑的专题调查和荷花芯窑址的发掘,这是越窑考古历史上第一次科学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包括《茶经》中推崇的大量的越窑茶具,并首次发现了瓷“茶则”。

1998年主持发掘了寺龙口越窑址,解决了南宋初年宫廷用瓷产地问题,并首次将越窑烧造时间推到了南宋,是越窑考古的重大突破,获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获得由国家文物局颁发的1996-1998年度田野考古二等奖。

2006年,主持发掘了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完整地清理出了一处古代制瓷手工业工场的四大功能区,在迄今开展的陶瓷考古发掘工作中也还是首次,并找到了明代初年龙泉窑为宫廷烧造的产品,对文献关于“行移饶、处等府烧造”的记载作了很好的诠释。

2010年,参与的“浙江东苕溪中游商代原始瓷窑址群”项目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论坛年度考古新发现。随后成功申报了国家“指南针计划”《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原始瓷起源及先秦原始瓷制作技术发展综合研究》课题。

2010年和2011年,主持发掘龙泉溪口瓦窑垟窑址和小梅瓦窑路窑址,并对龙泉地区黑胎青瓷进行详细调查勘探,确认其即为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首次提出了“‘金丝铁线’并不是哥窑的特征,而是后代部分仿哥窑产品特点”的新观点,进一步从烧造工艺特征上辨别出被混入官窑产品中的哥窑产品,推翻了以往学界认为“南宋龙泉窑黑胎厚釉青瓷是仿官产品”的观点。

2015年,参与发掘的上虞禁山窑址发掘获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5年,主持的上林湖荷花芯窑址补充发掘获年度浙江省重要考古发现。

2016年,参与了浙江省文物局“南宋龙泉窑青瓷传统工艺的复原研究”课题的研究。

2016年,主持发掘了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发现了中国陶瓷第一品牌、也是最神秘的瓷器——秘色瓷的烧造地,并将后司岙窑址与唐代贡窑相联系。上林湖后司岙秘色瓷窑址发掘获年度浙江省重要考古发现和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7年,主持的开化龙坦窑址发掘发现了“正德”铭款,将浙江烧造青花瓷的年代向前推至明代中期,是使用青花“浙料”烧造的最早材料,该窑址的发掘获2017年度浙江省重要考古发现。

2017年,主持发掘的上林湖越窑遗址和大窑龙泉窑遗址通过国家文物局的评估,双双入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18年,参与了浙江省社科联“浙江青瓷产业历史和当代发展研究”的课题研究。同年,由于对龙泉窑的研究、传承和发展所做贡献突出,被龙泉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市民”、“龙泉青瓷终身艺术顾问”称号。

近年来,还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2015年重大项目“非洲出土中国古代外销瓷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17年重大项目“西沙群岛出水陶瓷器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了《寺龙口越窑址》、《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瓷器》、《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浙江省“三普”新发现丛书《古窑址》、《秘色越器》、《哥窑的新发现》、《北宋龙泉窑纵论》、《两宋之际的中国制瓷业》、《浙江纪年墓与纪年瓷(丽水卷)》、《浙江纪年墓与纪年瓷(绍兴卷)》等书,并在《夏商周原始瓷论文集》、《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浙江卷》、《中国出土瓷器全集》(十五卷本)、《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十二卷本)、《越窑青瓷精品五百件》等书中担任主编或副主编,是新编《中国陶瓷史》(中国古陶瓷学会主编)的编委和主要撰稿人;是国家社科基金《宋代黑胎青瓷的考古学研究》(19BKG032)项目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秦汉时期江东地区的文化变迁》课题负责人,国家“指南针计划”《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原始瓷起源及先秦原始瓷制作技术发展综合研究》的课题负责人之一;中法合作课题(法方为法国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浙江省龙泉县传统制瓷业乡镇研究:解析传统地方手工业社会》中方负责人;日本丰田财团资助的中日韩合作课题《东亚陶瓷技术交流》中方代表;国家“九五”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课题、“十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中国考古学》(九卷本)中“龙泉窑的考古发掘和研究”的撰稿者;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陶瓷考古与艺术研究所、故宫研究院陶瓷研究所、浙江大学文博系、南开大学文博系、丽水学院等高校及研究机构,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或客座研究员。同时,兼任的社会身份与职务还包括有——浙江省“五个一批”人才,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龙泉青瓷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工作站导师,浙江省文化创新团队-浙江青瓷团队负责人,《浙江通志·文物卷》编辑部副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