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多种重要功能。马在新石器时代就在中亚被管理和驯化,作为食物和骑乘之用。之后,随着青铜时代人群向东的扩散,马在欧亚草原东部游牧文化中精英墓葬的祭祀仪式上被广泛使用,以此彰显墓主人的至高无上地位。自商周晚期起,殉马习俗广泛出现,并在西周成为周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迄今为止,为满足庞大的西周祭祀仪式所需的马匹管理策略以及社会网络,尚缺乏深入研究。
近期,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胡耀武课题组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马强研究员团队合作,对宁夏姚河塬遗址(图1)多个祭祀坑(包括马坑和车马坑)中的马匹进行了14C测年和多稳定同位素分析(碳氮氧硫),揭示了西周早中期先民对殉马的管理策略,探讨了维持该习俗所必需的社会网络。
图1 姚河塬遗址考古信息图:姚河塬遗址地理位置图(a);卜骨(b);高等级墓葬区平面图(c);CMK2照片(d)
姚河塬遗址多个祭祀坑中马的14C测年数据表明,马的年代为公元前 1203 年至公元前 821 年(2σ,95.4%),处于西周早中期(与基于考古资料所昭示的相对年代基本一致)。δ13C、δ15N同位素数据显示(图2),祭祀用马表现出多样的管理策略,即以C3为主、C3/C4混合、C4(粟黍副产品)为主。这表明殉马可能存 在多种来源。δ34S、δ18O数据则进一步显示(图2),殉马存在两个起源地,即本地和外地(很可能来自欧亚草原东部)。通过对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欧亚草原东部地区和中国多处遗址祭祀用马的多种同位素数据(碳氮锶氧)的比较分析(图3,图4),发现草原地区就已有意识采用多种来源的马匹进行祭祀,而殉马习俗传入中原之后被本土化并成为周礼的必要组成部分,凸显了墓主人对稀缺马匹资源的强大控制力和崇高的社会地位。西周时期殉马礼仪的盛行,使得马的持续供给尤为关键。此外,本文还通过结合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和金文,指出:欲维持这种马匹资源的持续输出,就必需建立长久的社会网络。该社会网络包括两个部分,即自给自足系统(本土饲养马匹)和进口系统(通过战争、贡品或贸易交换从草原获取马匹)。本研究为了解西周的殉马管理策略和社会网络提供了最早的直接证据,揭示了欧亚草原与我国在殉马礼仪上的相互联系,反映了欧亚草原东部与我国持续不断的交流与互动。
图2 马匹δ13C、δ15N、δ34S、δ18O值散点图
图3 欧亚草原马匹遗址信息(a)及多稳定同位素值散点图(bc)
图4 商周马匹碳氮锶稳定同位素值散点图
本研究成果以“Earliest direct evidence of horse husbandry and essential social network for sacrificial rituals during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in China”为题发表于《第四纪科学评论》(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地学顶刊)。文章第一作者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博士生蔡慧娉,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马强研究员和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胡耀武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工作得到宁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BFG02008)、宁夏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计划项目(23NXAKG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172007)共同资助。